饮食文化
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,民族特色美食有蒙古奶食品、蒙古奶酒、蒙古手把肉、蒙古面点等,也可以到草原气息浓郁的地方品一品野味,有狍子肉、山鸡肉、山野菜、野生蘑菇、小米等多种谷类、野味。
呼和浩特的饮食文化中也吸收了回族的做法、吃法,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,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,里面有烤羊肉串、烧麦、羊杂碎等等。
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、涮羊肉、手把羊肉、烤羊腿、炸羊尾、血肠、肉肠、羊杂碎、稍麦(烧麦)、焙子、莜面、马奶酒、奶茶、奶皮子、奶豆腐、奶酪、油香、馓子,牛肉干等,还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的托县炖鱼、和林炖羊肉等也闻名于呼和浩特地区。
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,所以也同样吸收了山西、陕西的一些特色,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、饸饹面、剔鱼子、煮鱼等等。
呼和浩特的饮食文化中也吸收了回族的做法、吃法,回民小吃在市内也很流行,伊斯兰风情街路东有一条回民小吃街,里面有烤羊肉串、烧麦、羊杂碎等等。
呼和浩特地区的特色饮食主要有烤全羊、涮羊肉、手把羊肉、烤羊腿、炸羊尾、血肠、肉肠、羊杂碎、稍麦(烧麦)、焙子、莜面、马奶酒、奶茶、奶皮子、奶豆腐、奶酪、油香、馓子,牛肉干等,还有地方特色与传统风味完美结合的托县炖鱼、和林炖羊肉等也闻名于呼和浩特地区。
由于呼和浩特市也是走西口的目的地,所以也同样吸收了山西、陕西的一些特色,在大召附近有美味的刀削面、饸饹面、剔鱼子、煮鱼等等。
方言文化
晋语,内蒙古西部区本地,张家口-呼和浩特片方言,回民区、土默特左旗、托克托县、和林格尔县、清水河县、武川县的讲晋语的大同-包头片方言。
呼和浩特普通话,简称呼普,新城话,属北京官话,是带有本地话口音的普通话。、
蒙古语,标准蒙古语,即内蒙古察哈尔土语,正蓝旗方言。
呼和浩特普通话,简称呼普,新城话,属北京官话,是带有本地话口音的普通话。、
蒙古语,标准蒙古语,即内蒙古察哈尔土语,正蓝旗方言。
经济文化
2019年,初步核算,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791.5亿元,按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数据后的同口径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增长5.5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14.2亿元,增长1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823.8亿元,增长2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1853.4亿元,增长7.3%。三次产业比例为4.1∶29.5∶66.4。第一、二、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.1%、12.4%和86.5%。人均生产总值89138元,比上年增长5.1%。
年末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43.5万人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.3万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.0万人。城镇登记失业率3.6%。
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.6%。分类别看,食品烟酒类上涨4.8%,医疗保健类上涨3.9%,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.7%,衣着类上涨2.5%,居住类上涨2.3%,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.2%,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.7%,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.7%。
2020年,呼和浩特生产总值2800.7亿元,同比增长0.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26.5亿元,增长1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815.7亿元,增长1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.5亿元,下降0.5%。三次产业比例为4.5:29.1:66.4。
年末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43.5万人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.3万人,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.0万人。城镇登记失业率3.6%。
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.6%。分类别看,食品烟酒类上涨4.8%,医疗保健类上涨3.9%,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.7%,衣着类上涨2.5%,居住类上涨2.3%,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.2%,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.7%,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.7%。
2020年,呼和浩特生产总值2800.7亿元,同比增长0.2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26.5亿元,增长1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815.7亿元,增长1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1858.5亿元,下降0.5%。三次产业比例为4.5:29.1:66.4。